血栓被认为是“沉默的杀手”
它是心肌梗死、脑卒中、静脉血栓栓塞症
(资料图)
这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的共同诱因
并且血栓形成可在任何年龄、任何时间发生
严重威胁生命健康
那血栓容易“藏”在哪?
该如何预防呢?下肢最容易“藏”血栓
人体的静脉出现血栓的几率很高。 久坐、久站会导致局部的血流速度过缓,甚至出现血液淤滞,容易在静脉中凝成血块。 其中,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为高发。这就好比一根水管,如果水垢过多,顺流而下,就会附着在管壁上,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淤堵。下肢静脉血栓有预警信号
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有患肢肿胀、疼痛、压痛、发红、发热等,如果这些静脉血栓一旦脱落,可能随着血流进入并堵塞肺动脉,引发致命的肺栓塞,进入慢性期可发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,包括下肢水肿、色素沉着、湿疹、静脉曲张,严重者还会出现皮肤溃烂,发生“老烂腿”。 1.单侧下肢水肿长期卧床、久坐不动、脱水等患者,容易出现下肢肿胀、疼痛。 如果发现 两只脚或两条腿水肿的程度不一致,或一侧不肿另一侧肿 ,往往是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表现。 如果长时间坐着或卧床后站起活动时,感觉胸闷气短,甚至突然晕倒,要警惕可能是下肢静脉血栓脱落,堵塞了肺动脉。 肺动脉栓塞严重时可导致 猝死 ,应尽快就诊。 注意:当发现下肢突然肿胀时,应立即卧床休息, 尽量避免剧烈运动,特别注意不要按摩患肢。一旦出现咳嗽、胸闷、 呼吸困难等表现时,应警惕是否已经发生肺栓塞, 并立即送医院急救。 2.间歇性跛行下肢血管缺血时,容易导致行走时腿疼,休息后可缓解,再次行走疼痛又出现,即“间歇性跛行”。 如果忽视下肢动脉堵塞,病情进一步进展,就有可能导致下肢严重缺血,即使不行走也会疼痛。继续发展下去,还可能出现肢体破溃,伤口不能愈合,甚至组织坏死。 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病变的可能性更高,要格外重视。如何自测
血栓自测1:勾脚尖、绷脚尖时,小腿有痛感; 血栓自测2:按压小腿肌肉,有痛感; 血栓自测3:小腿胫骨前区感觉酸胀,按压有水肿; 血栓自测4:一侧小腿围比对侧增粗3厘米以上。如何预防血栓?
初步评估出血栓形成高风险的患者,提前预防。一般情况下,以下人群容易出现静脉血栓,需要格外警惕。 ●长时间乘坐飞机、货车的人,空间狭小局促导致双腿不能活动;●平时有静脉曲张的人;●下肢经常浮肿的人;●需要长时间站立或久坐的人;●下肢发生过骨折的人,以及高血脂与血液黏稠度高的人。注意:过度运动造成血管壁损伤的人,也容易出现这种情况。 预防:●尽量避免久坐,适当运动或多多活动踝关节使小腿肌肉收缩,促进血液流动。 ●常吃“天然阿司匹林”:预防血栓,建议食用黑木耳、大蒜、洋葱、绿茶等,这些食物都是“天然阿司匹林”,有清洁血管的作用。 ●服用低剂量抗凝药物,适合血栓风险很高人群。 ●外科术后患者使用足泵,促进下肢静脉血液流动。 ●穿医用弹力袜:一级(压力为15~30mmHg)压力较低,适合预防性人群。 ●旅行或久坐(打麻将)时,穿着宽松柔软的衣服、裤子和鞋。 ●避免吸烟、过度摄入酒精和高脂饮食。来源:CCTV生活圈
声明: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中公产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18 联系邮箱:5855973@qq.com